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是1892年Pfeiter从一名流感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分离所得。流感杆菌脑膜炎绝大部分是由b型流感杆菌所致。流感杆菌一般存在于人类的上呼吸道,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成分的不同,用型特异性免疫血清作荚膜肿胀试验将该菌分成六个血清型,即a,b,c,d,e和f型。其中b型菌对人类(婴幼儿)致病性最强。流感杆菌仅侵犯人类发病年龄以3个月至3岁婴儿为主,因为2个月以内的婴儿体内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很少患病,其后随着年龄增长,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杀菌抗体下降,而自身尚未能产生足量抗体,故易患此病。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很少发病。如5岁以后发病者应注意检查有无解剖和免疫缺陷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节最多一家中同时有两个患儿者也屡有报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的高发人群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是一种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其高发人群有儿童、老年人、免疫力较弱的人群等。

1、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是一种儿童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尤其是两岁以下的儿童。因此,建议加强对儿童的防护,避免儿童接触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者,减少该病的发病率。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因此老年人患该病的风险更高。建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3、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人群,由于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该病,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长期使用上述药物,以免破坏免疫系统。

除此之外,长期住院的患者也容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传染。

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的治疗

对于流感嗜血杆菌所导致的脑膜炎,我们应该尽早选择对其敏感的抗生素药物进行静脉输液,比如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甲氧苄啶等,以尽快清除病毒,控制病情的发展。如果孩子有严重发烧的现象,还应该及时用退烧药物控制孩子的体温,因为神经细胞对高温非常敏感,如果长时间处于体温过高的情况之下,神经系统很容易受到损伤,这样不但会导致脑膜炎的病情加重,而且还有可能严重的后遗症。在治疗的过程之中,我们还要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使身体尽快的恢复到正常状态。

由于流感嗜血杆菌导致的脑膜炎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之中,我们一定要按时用药,并且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尽量减轻疾病对身体的影响。同时我们还要积极的进行支持治疗,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多给患者喝水,同时还应该均衡的给患者补充各种营养,以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避免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的发生。在病情得到控制之后,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看是否有后遗症发生。

流感嗜血杆菌导致的脑膜炎可以使用对病原体敏感的抗生素药物治疗,这样能够快速改善病情,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发生。对于发高烧的患者来说,还应该及时使用退烧药物控制体温,并且注意生活中的护理,这样才能让患者的身体尽快恢复。 

氨苄西林为具有杀菌作用的广谱抗生素,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30%,对治疗本病有良好疗效。对非产酶流感杆菌株,所致脑膜炎可首选氨苄西林。剂量成人6~12g/d,儿童150~200mg/(kg*d),分4~6次静脉推注(每次推15~20min或静脉滴注),也可肌内注射,疗程不少于10天或用药后至退热后7天。近年来已有本菌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的报告,且用药后退热时间较长,复发率也较高。氯霉素对新生儿的毒性较大,故其剂量宜减为25mg/(kg*d)。近年来由于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广泛流行,国外主张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头孢曲松在脑脊液内的杀菌效力强,药物在脑脊液内的浓度大大超过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故清除脑脊液内的细菌较快,用药后发生耳聋等后遗症较少,异常神经系统体征恢复快,副作用少。剂量:头孢曲松2~3g/d,头孢噻肟4~12g/d(均为成人),分2~4次静脉给药。

三、预后

重症病例可留有后遗症,如共济失调、瘫痪、失明、耳聋、智力障碍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