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亏损的企业能上市,那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既可以通过募集资金改善财务状况,还可以让原始股东有变现的机会。

近日,潮流零售商KK集团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说明书,继续冲刺港股“潮流零售第一股”。

KK集团是国内知名潮流零售商


(资料图)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GMV计,KK集团是2021年中国三大潮流零售商之一,且是前十大市场参与者中增长最快的潮流零售商,2019年至2021年GMV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3.0%。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1年中国潮流零售市场的市场规模以GMV计达到人民币2,534亿元,占同年中国生活用品零售市场的整体市场规模(以GMV计)的6.1%。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KK集团拥有四个自我孵化零售品牌KKV、THE COLORIST、X11和KK馆,通过覆盖中国31个省及印度尼西亚的13个城市具有707家门店的庞大零售网络提供多种潮流零售产品。KK集团产品组合涵盖多项产品类别,包括美妆、潮玩、食品及饮飲品、家居品及文具。

其中,KK集团2015年推出定位“生活方式迷你卖场,提供各种国内和进口的多元种类产品”的KK馆,2019年推出定位“综合性的生活方式潮流零售店,店内提供面向青少年和年轻人的各种精致商品”的KKV,2019年推出定位“美妆潮流零售店,提供国内和进口的大众和轻奢等级化妆品品牌”的THE COLORIST,2020年推出定位“潮流文化潮流零售店,爱好者能选购有关其热爱角色的潮流玩具和潮流艺术品等产品”的X11。

截止2022年10月底,KK、THE COLORIST、KKV和X11的门店数量分别为67家、383家、207家和50家,共707家店。

在707家门店中,KK集团自有门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2019-2021年及2022年前10月,KK集团的门店数量分别为211家、556家、721家和701家。KK集团自有门店的数量分别为47家、132家、364家和556家。其中,全资门店的数量分别为46家、80家、77家和465家,非全资门店数量分别为1家、52家、287家和91家。

同期,加盟店数量分别为164家、424家、357家和145家,其中具有股权投资安排的加盟店分别为38家、338家、376家和90家,无股权安排的门店分别为126家、86家、81家和55家。

从数据来看,KK集团的门店在2021年达到巅峰后开始缩减,而自有门店数量增加的同时,加盟店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对于后者,KK集团解释称,于2022年10月,公司已与十名独立第三方订立股权转让协议以收购股权,包括三个加盟商,分别向公司转让三家合资企业的50%股权,及七名少数股东,向公司转让八家非全资子公司49%股权,使公司在上述11家公司的股权增加至100%。由于收购上述三家合资企业,截至2022年10月31日,144家具股权投资安排的加盟店已转为全资门店,而且由于收购上述八家非全资子公司,截至同日,206家非全资门店已转为全资门店。

为何加盟店会将自己的股权转让给KK集团呢?

连年亏损,4年不到亏损8.07亿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及2022年前10月,KK集团营收分别为4.64亿、16.46亿、35.24亿元、30.67亿元;同期,KK集团经营亏损分别为8857.4万元、1.43亿元、2.38亿元和1.60亿元,经营亏损呈扩大趋势。同期KK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5.15亿元、-20.17亿元、-56.81亿元以及1.89亿元。

在非《香港财务报告淮则》计量下,KK集团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7695.1万元、-1.72亿元、-3.04亿元以及-2.54亿元,如果按这个标准,说明KK集团的亏损规模持续扩大,三年零十个月累计亏损达到8.07亿。

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说明,Kk集团旗下的店铺,包括加盟店经营的并不理想,所以加盟店老板们要选择变现止损,而Kk集团为了上市,需要保留大量店铺,所以只能将一大部分加盟店收入囊中,成为公司的自有门店。

事实上,对于门店的经营,KK集团也承认无法有效杜绝亏损。

在风险因素的提示中,KK集团称,新开零售店实现收支平衡并达到成熟零售店的同等盈利能力水平需要时间。随着公司通过新开零售店来扩展线下销售网络,可能会出现店均销售额下滑的情况,至少初期可能如此。如果新开零售店在实现收支平衡或达到理想的盈利能力水平方面拖延较长时间,则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KK集团的四个零售品牌下的现有门店的收入贡献存在差异,而且不能保证每个零售店都有类似的销售业绩,亦不能保证公司的现有门店的销售额会继续增长,此乃各种因素造成的,例如当地经济形势、客户可支配收入、消费模式及不断变动的客户偏好、零售店所在地段的人流量及公司遭遇的竞争,以及不同城市为应对COVID-19或其变异株的影响而实施的疫情控制措施,其中许多因素是公司无法控制的。某一零售店的销售业绩亦受制于相关门店的经营期限、门店面积、特色商品以及不同产品类别。

同时,KK集团还表示,能否管理未来增长将取决于公司能否持续及时实施和改进运营、财务和管理信息系统并扩大、培训、激励和管理公司的劳动力。公司无法保证公司的人员、程序、系统和控制将得到有效管理,以支持公司未来的增长。如果公司不能有效地管理其增长,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十个月,KK集团的经营亏损率(即经营亏损占收益的百分比)为19.1%、8.7%、6.7%及5.2%。

尽管KK集团的亏损率在下降,但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KK集团的负债总额也在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10月31日,KK集团的负债总额则为138.10亿。

靠融资续命

KK集团成于2015年4月,2015年12月在中国开设首家KK馆门店,之后便开始了11轮融资。

2016年4月1日,完成种子轮融资,公司估值1亿元。

2017年8月4日,完成A轮融资,公司估值3亿元。

2018年4月11日,完成B轮融资,公司估值5亿元。

2018年9月26 .,完成B+轮融资,公司估值5亿元。

2019年10月30日, 完成C轮融资,公司估值13.26亿元。

2019年6月14,完成C+轮融资,公司估值14.08亿元。

2020年1月2日, 完成Pre-D輪,公司估值31.5亿元。

2019年12月26日,完成D融资,公司估值42.84亿元。

2020年4月26日,完成D+轮融资,公司估值43.33亿元。

2020年10月22日,完成E轮融资,公司估值47.17亿元。

2021年6月,完成F轮、F+轮及F++轮融资,公司估值29亿美元(按2023年2月2日货币兑换,约195.04亿人民币。)

还未上市估值接近200亿元,真不愧是零售业中的独角兽,真牛!当然,KK集团的投资方也是阵容豪华,包括深创投、经纬中国、CMC资本、洪泰基金、黑蚁资本、璀璨资本等知名机构。

据了解,KK集团本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门店网络的扩张;供应链优化;零售基础设施建设。其中,KK集团计划2023年新增270家门店,包括约200家KKV品牌门店。

KKV品牌门店为KK集团贡献营收最多,但最近3年依然有关店现象。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10个月,KKV品牌分别关闭店铺1借、14家和19家。

尽管目前疫情管控放开,但真正的消费复苏仍需建立在经济复苏的基础上,否则消费者依然会对可选性的化妆品消费更加谨慎。同时,加上线上购物的消费习惯不断强化,KK集团的潮流零售将继续受到重要考验。

未来,KK集团是否能扭亏为盈;IPO之后,二级市场是否认可一级市场的估值,也将成为KK集团面临的重大问题。对此,清扬君将持续关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