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炎炎暑退,伴着秋雨霏霏,8月26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 2023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博士研究生,走进峄山乡村记忆博物馆、邹城市大洪沟乡创产业园、后八里沟村,体验文化“两创”赋能乡村的幸福生活。
“撒耙、簸箕、木犁、独轮车……一件件精巧器具凝结着古人农耕生活中的智慧,这种农耕生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基本结构。”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陈贺跟随研修队伍来到峄山乡村记忆博物馆,在这里他与学员们共同探寻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在体察传统的基础上思考未来。“我们唯有铭记历史,认清来路,才能知道去往何方。”陈贺如是说。
“峄山乡村记忆博物馆展示了农村的社会变迁以及人民群众充实的精神生活。各式节庆风俗昭示着儒家思想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印记,但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却鲜为人知,亟待我们发掘与传承。”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杜重阳说。
在大洪沟村,凝结先民智慧的猪牙皂助推农村物质生活走向富足。
大洪沟村一带保护了邹城市四大古树群之一的皂荚树,其中的猪牙皂角更是全国十大猪牙皂产区之一。皂荚深加工,正是这里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大洪沟村盘活村内闲置宅院和周边低效闲置土地等“沉睡”资源,形成产业孵化、研学体验、民俗旅游等多元业态,焕发传统村落新活力。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姬静怡说:“我有幸参观了邹城后八里沟村村史展览馆,了解了村庄的起源、发展变迁和当地的生活方式,被村民们努力奋斗的精神深深打动。”
后八里沟村借助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独特优势,着力打造以“中华文化体验、诗书礼乐传家、美德健康生活”为特色的文化“两创”示范村。大家听村民讲孝善的故事,感受一边倡孝善、立家风,一边树榜样、聚人心的醇厚民风。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村民们奋发有为,响应乡村振兴政策,走向共同富裕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充实,爱国爱党情怀高涨,弘扬传统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堪称模范。”姬静怡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