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媒体人赵环宇今日撰文报道了有关中国女篮青训的采访内容。其中谈到了青年队的训练问题。
部分内容如下:
“拿U16来说,来的队员真是看哪都不像样,挑了半天,发现射手没有能投篮的,后卫没有能助攻的,我们开玩笑说,这都不是国青了,是体校队了。”一位篮协人士说,“基础训练太差。差,一个字就概括了。”
交到手上的球员基础太差,U系列国字号就得拉长集训周期和每天训练的时长,于是进一步提高球员受伤概率和对篮球的逆反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个人技术我们实在是太差了。从小练的东西跟别人就不太一样,我们练的是能打比赛,她们是把自身练好再去打比赛。”一位国青队员表示,“我们青年队就是每天各种跑、练体能、练死板的对抗。我们在欧洲打交流赛,那些队员处理球很娴熟很老练,完全不像我们这个年纪的风格,我们跟她们比就像三脚猫一样。”
一位年轻的高中女篮教练告诉赵环宇,刚参加工作时他雄心勃勃,想带着队员们苦练基本功,后来发现,在一天一练且学校不允许出早操的情况下,这样练见效太慢。出于升学的目的,他要赢球,他要帮队员们拿运动员等级证书,就只能练全场紧逼。“这个是真管用,只是对队员后期发展不好,但我管不了那么多。”
攻联防自然是不需要练的,因为对手根本不守联防,“省级的比赛,全是全场紧逼,赌的是对方基本功不到位、控运不行。”于是,他头也不回地加入了这场篮球内卷,在他所在的省份,篮球被简化为一味比快的运动,谁体能好、谁力量足,谁就无往而不胜。周期长、见效慢的基本功训练,则自动退化为训练中的“边角料”科目。
靠着一手全场紧逼,他把队伍带到了全省前四,然而讽刺的是,新任校领导大手一挥,“篮球队不搞了”,一切努力瞬间归零。
青年队存在的终极意义是拿成绩,而非培养人,更不可能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无用之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