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重点关注:
(相关资料图)
● 央行:“大手笔”投放6320亿!
● 1月份70城中房价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
● 外汇局:1月外资净买入境内股票277亿美元
● 债市配置新偏好:中短期信用债成“香饽饽”
● 新基金发行又见提前结募潮,超募产品增多
● 全面注册制提振私募一级市场信心
● 养老理财“年考”:实际收益稳健 认购趋于谨慎
● 券商调研名单!这些股票最受关注
● 信托三大业务领域迎“开门红”
● 上海董家渡服务信托项目成功落地
● 超七成信托违约与地产相关
● 安信信托重组方案获证监会正式批复,投资者兑付3个月后开启
● 雪松信托因尽职调查不到位被罚50万元
●【观察】信托服务转型要抓住三个关键点
●【观察】从更多“首单”到更广覆盖 家族信托新意频现
一、财经视点
■ 央行:“大手笔”投放6320亿!
2月17日,央行公开市场再加码,单日进行83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净投放量6320亿元,早盘资金面依旧延续紧势,不过体感与前一日下午相比已经有所改善。
点评: 资金面收紧风险也不高,经济产出缺口为负,地产行业还尚未呈现持续恢复的势头,因而央行明显提升资金价格中枢的风险可控。
■ 国家统计局:1月份70城中房价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
2月16天,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解读称,2023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转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势趋缓,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下降。
■ 外汇局:1月外资净买入境内股票277亿美元
2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3年1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指出,2023年外汇市场开局良好,市场主体预期平稳,各类交易理性有序。1月份,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跨境资金净流入继续发挥基本盘作用,境外投资者对境内股票投资创历史新高。
点评: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期今年中国经济仍将是拉动全球经济的主要引擎,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稳定的基础更加稳固。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幅度及其外溢影响有所缓和。综合来看,我国外汇市场更有基础也更有条件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 31省份1月CPI揭晓:14地涨幅超全国,海南进入“3时代”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省份2023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新经纬梳理发现,1月,22省份CPI同比涨幅高于上月。其中,海南最高为涨3.7%,陕西最低涨1.0%。
点评: 随着春节效应的结束,以及补偿式消费空间收窄,核心通胀上行速度也会开始放缓。在一季度经历疫后消费脉冲式修复后,后续核心CPI上行高度,仍取决于整体消费复苏的高度,即居民收入恢复的情况。在预期今年消费温和复苏、房地产市场弱复苏的基础上,未来核心CPI同比大概率向疫情前水平逐步靠拢。
■ 债市配置新偏好:中短期信用债成“香饽饽”
随着年初以来债市逐渐摆脱去年底赎回潮余波,信用债市场迎来持续的反弹回升行情。在债市二级市场交易中,曾因收益低被机构“看不上”的中短期信用债近来成了“香饽饽”。
点评: 2月以来信用债收益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行。从交易行为来看,近期信用债收益率的下行主要是由于银行理财等资管类账户重新入场所致,这也从侧面印证出银行理财规模已趋于稳定。
二、同业新闻
■ 新基金发行又见提前结募潮,超募产品增多
本周以来,公募基金提前结募步伐未止,发行市场暖意渐起。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月已有20只产品宣布提前结募。仅本周以来,提前结募产品更是“天天见”。
点评: 目前市场已经明显看到回暖迹象;但由于短期发行市场募集资金仍较低,市场缺乏增量资金,存量资金在市场存在短期博弈。
■ 再融资新规三年 公募参与定增超千亿
自2020年2月14日证监会实施再融资新规以来已有三年时间。公开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公募基金参与定增总额已达67.96亿元,同比涨超170%。近三年来,公募参与定增成本总额更已超千亿元。
点评: 经济复苏预期下,公募对2023年市场行情保持乐观态度,促进年初以来定增需求大涨。而三年前再融资新规的落地也有望推动定增市场延续流动性和参与度,预计2023年市场定增热度仍会增加。
■ 全面注册制提振私募一级市场信心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后,资本市场各方参与者信心提振。其中,对于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PE)、创业投资(VC)机构而言,全面注册制将给PE/VC的“募、投、管、退”带来深刻影响。实行全面注册制有利于优化创业、创新、创投的协同联动,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的退出环境,也将有力提振投资机构的投资信心。
■ 去年宣布自购的百亿私募实现全部盈利
除了公募基金以外,私募基金也在积极自购,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2022年整年共有24家私募发布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约31.26亿元。而百亿私募属于私募自购军团中的主力军,2022年共有17家百亿私募发布自购公告,占比70.83%,自购金额为28.58亿元,占比91.42%。
点评: 基金自购往往会给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其自购行为往往会被市场解读为对后市的看好,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有助于带动市场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而从基金经理的角度上看,自购除了提振消费者信心以外,也起到了支持、宣传的作用和对市场乐观的态度。
■ 养老理财“年考”:实际收益稳健 认购趋于谨慎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上线一年多以来,其发行情况及业绩表现一直备受市场关注。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养老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业绩表现普遍好于普通理财产品。不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投资者对养老理财产品投资热情有所下降,配置上开始趋于谨慎。
点评: 尽管短期来看养老理财产品实际收益表现低于预期,但整体稳健、长期看好。试点发行金融机构也在加快收益平滑机制的完善和多样化产品的研发,以增强对投资的吸引力。
■ “稳健低波”产品再上新 理财公司纷纷推出混合估值法产品“留客”
近段时间以来,工银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浦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纷纷推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据了解,这类产品综合两种估值模式优势,其中大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较少资产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力图在降低产品净值波动、提升客户持有体验的同时,通过资本利得增厚收益,实现“攻守兼备”。
点评: 一方面,受封闭期限制,其产品流动性不如市值法产品;另一方面,采取摊余成本法的资产不能及时反映市场波动情况,或掩盖资产的真实风险。因此,投资者需根据产品投资风险、流动性和收益水平综合考量,选择适配的理财产品。
■ 券商调研名单!这些股票最受关注
根据Wind数据,截至2月15日,2月以来调研个股数量同比增长61.90%,周大生、温氏股份获券商关注度较高,参与调研的券商均超过50家;科德数控、奇安信-U亦获得超30家券商调研;环旭电子、东方电热、泰和新材、川环科技等紧随其后,被不少于20家券商调研。
三、信托动态
■ 信托三大业务领域迎“开门红”
近年来,信托公司加快转型步伐,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本报获悉,今年1月,信托行业在三大领域表现抢眼——保险金信托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增长明显;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实现“四连增”。
点评: 信托行业新的业务分类给了信托公司3年过渡期,信托公司需要探索新机会、创新新模式,集中自身优势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尽快打开局面。
■ 部分信托项目发生风险!泛海控股计提违约金等约55亿元
2月13日晚间,泛海控股发布关于回复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公告。深交所在关注函中,要求泛海控股对信托风险项目各项计提情况作出详细说明。此前的1月31日,泛海控股披露业绩预告,2022年度预计亏损70亿-10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亏损6亿-36亿元。
■ 上海董家渡服务信托项目成功落地
为响应银保监会对于信托公司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上海董家渡旧改项目拆迁款无法按时发放的背景下,中信信托联合华融公司、中信银行及中信咨询设立“中信信托·泛海建设财产权信托项目”。信托项目通过“股权转让+债务重组”、“信托隔离+代建盘活”的方式,实现项目风险隔离,促使项目快速重整盘活,协助政府解决社会民生问题。
点评: 本信托项目为公司首次尝试设立以股权隔离为目的的服务信托,所采用的交易模式为银保监会在《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定义的企业市场化重组服务信托,是信托公司回归信托本源的重要业务。
■ 被立案调查!大股东吉林信托减持计划暂停
近日,东北证券发布关于股东股权转让及减持进展,据称,股东吉林信托拟在2023 年2月1日至4月 30日期间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3,4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的减持计划尚未实施。
点评: 减持计划系吉林信托根据自身经营发展需要等自主决定。近年来,一些信托公司谋求撤出非主业,以降低整体风险,集中资源回归主业发展。
■ 超七成信托违约与地产相关
近一年来,多家信托总部聚集了购买地产信托的投资者,因为项目的暴雷,不远千里上门讨要说法。曾几何时,地产是信托及私人银行代销中的香饽饽,如今受房企流动性危机影响,频频爆出违约。去年一年,地产信托项目违约规模超千亿,有超过七成的信托违约,均与地产相关。违约频发之下,多数投资者面临兑付延迟和损失金额不确定等问题。而地产项目资金被挪用也并不是孤例,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质疑项目资金并未专款专用,而是被挪用。
■ 安信信托重组方案获证监会正式批复,投资者兑付3个月后开启
2月15日晚间,安信信托(ST安信)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月15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核准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约43.75亿股新股。这意味着,此前与第三方公司上海维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信托收益权转让的自然人信托投资者迎来曙光,转让合同正式生效,最早将于3个月后收到第一笔款项。
■ 雪松信托因尽职调查不到位被罚50万元
2月15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赣银保监罚决字〔2023〕3号处罚信息表显示,雪松信托因存在“尽职调查不到位,致使信托财产受到损失”等违规行为,被江西银保监局处以罚款50万元。
■ 国投泰康信托与泰康人寿合作保险金信托顺利赔付
近日,国投泰康信托与泰康人寿合作的一单保险金信托顺利理赔。客户的身故保险金由泰康人寿赔付至客户在国投泰康信托设立的保险金信托专户,成为信托财产。未来将由国投泰康信托按照客户生前制定的计划,按条件分配给指定的信托受益人,从而保障客户家人的生活稳定与幸福。
■ 中诚信托落地风险处置服务信托 助力化解金融债权人债务风险
近日,中诚信托落地公司首单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实现在该领域的业务突破。该项目在市场化、法治化的框架下,对某企业旗下相关抵债资产包设立财产权信托并将受益人设定为第三方金融机构债权人,进行市场化债务重组,从而达到偿还债权人本息、化解第三方金融机构债权人贷款风险之目的,有效保障了多方主体的利益。
四、市场观察
■ 信托服务转型要抓住三个关键点
对于做“非标”业务出身的信托公司来说,其资本市场之路打算怎么走?当企业和家族财富的传承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需求,信托公司又该如何赋予本源业务家族信托以新的生命力?
主要观点:
1、投资端方面,加快标品信托业务布局,着力提高债券、股票、基金等产品投研能力,丰富投资策略,扩大投资范围。
2、在资金端,积极实施产品净值化管理,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严格落实产品适当性销售,提高资金募集效率。
3、在管理端,则需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提升对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
■ 从更多“首单”到更广覆盖 家族信托新意频现
回望2022年,伴随信托行业的转型,信托公司围绕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充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为客户提供了包括财富保障与传承、资产配置、家族事务管理等综合服务,进一步拓展丰富了参与家族信托的客群。无论在业务规模还是产品服务的多样性方面,家族信托业务都迎来了新增长与新变化。
主要观点:
1、股权家族信托除了具备一般家族信托的风险隔离、财富传承等基本功能外,可以实现股权集中、保持股权结构长期稳定的作用,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2、家族信托近些年快速增长,新增的“100万元起”的家庭服务信托则有可能成为信托业的“金葵花”,提供“想委托人所想、做委托人所需”的金融服务,虽然这对信托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为信托业指明了新的增长方向。
■ 一周信托产品市场综述
1、本周(2023年2月13日-2023年2月19日)集合信托产品成立市场继续上行,成立数量和成立规模持续增加。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周共有333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环比增加9.90%;成立规模97.60亿元,环比增加27.03%,日均成立规模19.52亿元。
2、本周集合信托发行市场继续回温,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继续增加。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周共39家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20款,环比增加6.80%;发行规模123.60亿元,环比增加11.99%,日均发行规模24.72亿元。
3、本周投向金融领域的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大幅增加。据统计,本周金融类信托的成立规模51.38亿元,环比增加91.83%;房地产类信托的成立规模5.41亿元,环比减少18.01%;基础产业类信托的成立规模31.56亿元,环比增加26.31%;工商企业类信托的成立规模9.26亿元,环比增加11.99%。
作者:用 益 信 托 研 究 院
来源:用 益 信 托 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