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1至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06万人。
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
对此, 鲸平台智库专家为记者和投资者提供权威解读。 (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杨畅:被扰动的生产有望进入修复通道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2.9%。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7.08%。鲸平台智库专家、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点评4月工业增加值数据:总体来看,由于重点城市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对供应链产业链形成影响,不仅是工业生产从总量上出现明显降幅,包括汽车、发电机组等产业链相对较长的重点产品,产量跌幅也相对靠前。从企业所有制情况来看,股份制企业仍然录得正增长,而外企同比降幅较大,同时出口交货值也出现了明显回落。伴随着重点城市疫情逐步可控,产业链物流链逐步修复,工业生产的短期冲击或逐步得到化解,未来工业生产也将大概率进入修复通道。
第一,环比降幅充分反映了疫情冲击。从同比数据来看,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2.9%(前值增长5.5%),但从工业增加值定基指数来观察,上年4月是二季度最低点,较低基数有可能收窄了同比降幅。但从环比增速来看,4月环比下降7.08%(前值增长0.39%),充分反映了疫情对于工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分经济类型看,国企当月同比下降2.9%(前值增长3.3%),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0.5%(前值增长6.9%),私营企业同比下降1.1%(前值增长6.0%),外企同比下降16.1%(前值下降1.1%)。
第三,工业企业当月产销率96.3%(前值94.5%),提高1.8个百分点,产销状况有所缓解。
第四,出口交货值前4个月累计47589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9%,根据累计值折算后的当月同比下降2.2%(前值增长10.4%),较上月回落12.6个百分点。
第五,从重点产品来看,汽车、金属切削机床、工业机器人、发电机组、集成电路等跌幅相对靠前。
吴劲草:餐饮、线下消费受影响幅度更大 必选品韧性较强
2022年4月,我国社零总额为2.95万亿元,同比-11.1%;其中除汽车外的消费品零售额为2.69万亿元,同比-8.4%。鲸平台智库专家、东吴证券零售社服首席分析师吴劲草表示,餐饮、线下消费受到的影响幅度更大。
分品类看,必选品韧性较强。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中西药类产品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速,4月同比增长10.0%/ 6.0%/ 7.9%;烟酒类、日用品类、文化办公类这些非即时非刚需的必选消费品则有一定下滑,4月同比-7.0%/ -10.2%/ -4.8%。服装、化妆品、金银珠宝、家电等消费受到较大冲击,4月同比-22.8%/ -22.3%/ -26.7%/ -8.1%。
4月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为1.10万亿元,同比-14.0%,增速低于社零总体增速(4月为-11.0%);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为1.04万亿,同比-13.3%,增速同样低于商品零售的同比增速(4月为-9.7%)。限额以上单位指的是收入超过一定门槛的企业,即主营业务年收入>2000万元的批发业、>500万的零售业和>200万的住宿餐饮业。限额以上增速更低的部分原因是该口径下汽车类占比较高,而限额以上汽车类4月同比-31.6%,是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的品类。
吴劲草认为,4月或是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时点,居民有减少消费、延后消费的倾向。对于化妆品等可选消费品,疫情期间的消费有一定的延后性,有望在疫情缓解之后恢复。
严跃进:1至4月房价整体跌一成 泡沫正在减少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9154亿元,同比下降2.7%。鲸平台智库专家、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历史数据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很少会为负,所以该数据非常值得业内和监管层关注。当前需要多条举措扎实推进,包括信贷政策放松和扎实落实、房企融资环境继续强化改善、销售市场持续推进改善,否则开发投资数据下行,不光对房地产业带来了冲击,也会对固定资产投资等带来冲击。
房价方面,1-4月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计算,全国商品房均价为9502元/平方米,涨幅为-10.8%。房价数据总体上跌了一成,反过来看,也说明房价的泡沫在减少。叠加购房政策各类利好政策,购房的新的窗口期也在开启,这是房企营销和个人购房者等所需要关注的。
陈霄:行业到位资金同比维持负增长且继续走低,房企资金环境改善仍需时间
2022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9154亿元,同比下降2.7%;开发投资增速同比转负,这也是自2020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鲸平台智库专家、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认为,虽然自年初以来中央及地方频频对房地产表态,出台松绑政策城市不断扩围,但是从结果来看,房企投资信心仍未恢复,加之疫情因素干扰下,市场恢复进程放缓。预计根据当前的疫情形势,5月份开发投资增速仍难见回升。
商品房销售未及预期,疫情后有望迎来明显回升。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4月重点监测的40城新房销售面积为1122.35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6.95%,同比下跌59.61%。二手房方面,4月10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50845套,环比回落23.08%,较去年同期下跌超5成。整体来看,市场修复不及预期,预计随着疫情阴霾逐渐散去,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效应将会逐渐显现出来,预计6月后销售数据有望迎来明显回升。
行业到位资金同比维持负增长且继续走低,房企资金环境改善仍需时间。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8522亿元,同比下降23.6%,到位资金增速维持负增长且继续走低。从各项指标来看,除利用外资外,国内贷款、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等同比均下滑,且同比跌幅呈扩大趋势,销售端的失力,更加加剧了房企的资金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地方频频出台松绑政策,但是针对房企的支持政策还不多,而虽然中央端表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但是从实际来看政策端的实质性影响尚未传递至房企端,房企资金环境好转仍待时日。
董忠云:预计政府财政会积极加杠杆 通过扩表稳住需求
鲸平台智库专家、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认为,4月经济数据的下滑市场已有一定的预期,工业生产、消费、地产销售及投资等数据的走弱与此前公布的信贷数据之间相互印证。鉴于失业率的提升,稳增长政策需在保市场主体方面进一步发力,预计政府财政会积极加杠杆,通过政府资产负债表扩张来稳住需求。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并未改变,经济韧性较强。基于全国疫情4月中旬以来持续缓和,4月数据有望成为低点,后续逐步修复。
温彬:要尽快控制住疫情 促进经济企稳回升
鲸平台智库专家、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本月数据表明,本土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已经显现,除了投资整体符合预期之外,生产、消费均出现了收缩,失业率继续上升,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增加。
整体上看,在疫情冲击下,4月经济边际走弱,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6.1%,仅次于2020年2月的6.2%,失业的增加会引起居民收入得不到保障,进一步影响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而4月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明显回落,反映出企业的预期偏弱、信心不足,稳增长的紧迫性进一步提升。
下一阶段,要尽快控制疫情,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宏观政策要聚焦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等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形成合力为困难行业、企业和个人纾困,提振国内有效需求,尽快扭转预期,促进经济加快企稳回升。
王静文:疫情逐渐受控之后,预计未来经济将迎来缓慢复苏阶段
鲸平台智库专家、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认为,疫情冲击继续加剧,各项指标全面下滑,经济正处于2020年二季度以来最严峻的时刻。
生产方面,工业、服务业均转为负增长。统计局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9个位于收缩区间,其中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仍处于低位收缩区间;批发、邮政、金融等行业降至收缩区间,业务总量由升转降。
投资方面,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三大支柱均出现放缓,房地产开发甚至出现负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除了受疫情防控因素影响之外,还跟产能利用率不高以及企业预期不佳有关。
消费方面,三方面因素拖累显著。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11.1%,较上月的-3.5%继续大幅下滑,已降至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当前消费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拖累:一是消费场景受限。二是消费意愿低迷。三是消费能力削弱。
政策方面,稳就业已成当务之急。稳就业的前提则是稳住市场主体,尤其是要稳住创造就业的主力军中小微企业。而要稳住市场主体,除了从财政、金融等角度加快纾困帮扶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做到精准防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下一阶段,由于出口已难有上佳表现,房地产市场也将受制于居民加杠杆空间,在疫情逐渐受控之后,预计未来经济将迎来缓慢复苏阶段。
赵伟:经济最差的阶段或已过去
鲸平台智库专家、国金宏观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工业生产低预期,部分中游制造生产韧性较强。投资总体略好于预期,制造业趋于平稳、基建有所回落。消费加速下滑,就业压力加大。经济最差的阶段或已经过去,后续修复节奏和弹性仍需紧密跟踪。伴随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物流从4月中旬开始持续改善,上海等地复工复产也在加快推进;中观数据显示,部分生产活动已持续修复,但投资和消费恢复相对滞后,后续仍需跟踪扩大有效投资、稳消费等措施效果显现。
盘和林:中期看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防范将是未来房地产政策的主基调
鲸平台智库专家、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4月份制造业状况并不理想,总结原因,可能是疫情导致长三角部分城市实施封控,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停工现象,尤其是汽车产业,单一零件产能降低可能造成整条产业链产能下滑。当前上海疫情已经逐步缓解,且开始分阶段复工复市,未来情况将大为缓解。工业增加值4月份的瓶颈状态应该是短期现象。
在消费方面,短期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的局面。从细分类别看,餐饮和商品零售都出现了一定的萎缩,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减少,购物需求更加偏向于民生物资,很多地区物流和供应链受限,消费需求品类受到局限,内需不振。内需不振也存在其他因素,比如物价波动使得消费量减少,当前供应链因为疫情短期还没有通畅,海外通胀率高企向国内传导通胀压力,部分商品价格高导致需求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的释放。到了5月,随着各地纾困措施的推出,尤其是消费券的使用,很多地区的消费料将有所恢复。
在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没有减缓,但房地产销售额正在下滑。供应超过需求,房地产行业短期将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房价可能在中期出现一轮下行趋势。今年房地产的信贷政策重新放开,甚至最近还拉低了首套房贷按揭利率的下限,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已经从去年年初三道红线的限制转向了政策中性,并且偏向于支持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房地产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在全球央行紧缩为主的大背景下,走出独立行情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中期看,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防范将是未来房地产政策的主基调。最关键的还是促进金融机构的信贷结构优化。
杨德龙:在市场底部完成布局之后 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杨德龙表示,多地爆发疫情对于经济下行压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7.08%,而消费增速下滑主要是上海等地为了控制疫情采取了封控措施,对于消费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房地产开发方面,1至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7%,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1%。呈现出逐月回落的态势。在2021年年初,房地产开发增速还在21.6%左右,现在基本上已经出现了同比负增长。这一方面受到房地产调控的影响,房地产成交量下降,所以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另一方面也是在疫情之下很多投资者收入下降,所以对房地产的需求出现下降,而房地产开发商拿不到足够的信贷,也没有太多的资金来进行开发。所以从4月份的数据来看,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但是我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并没有改变。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管控措施出现调整之后再加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齐发力,经济有望出现复苏。而二季度应该是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的最低点,三季度之后有望出现逐步回升,全年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依然是值得期待的。
宋雪涛:二季度可能是今年同比和环比双重意义上的经济底
鲸平台智库专家、天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认为,4月经济数据也包括之前的金融数据大幅走低,在市场预期之内。4月底至今,上海新增继续回落,社会面接近清零;期间虽然北京等地疫情反复,全国单日新增中枢进一步降至350。市场4月底以来的反弹主要是对疫情不会失控、经济预期触底以及政治局会议的积极政策表态的定价。
下一阶段,随着市场完成对经济二次探底的定价,需要关注几个问题:第一,疫情过峰后的经济复苏斜率;第二,实质性增量政策的落地进度;第三,美国经济的下行斜率和共振风险。
对国内经济,有两个边际可以关注。第一,2季度可能是今年同比和环比双重意义上的经济底。看同比,去年2季度是全年经济最高点(GDP两年同比5.5%),形成了同比增长的高基数。看环比,上海有望在未来1个月左右解封复工,预计经济活动将在6月之后明显改善。第二,近期部分城市的经验显示,“常备性大规模核酸+精准流调快速追踪+区域性静态管控”可以将疫情控制在中低水平。通过常备性大规模核酸尽早发现感染个体,将感染数量控制在流调追踪能力范围内,在疫情隐匿传播后通过区域性静态管控迅速形成屏障,从而降低疫情失控风险。
杨博光:面对偏离的数据,应抱以耐心与信心迈向未来
鲸平台智库专家、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认为,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各类宏观数据属于可预期波动。一方面经济基本盘稳定,其中线上商品消费维持正增长,补充了短暂的线下消费场景缺失,中长期居民购买力仍然保持韧性。货物进出口维持增长,贸易结构优化。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趋势延续,高技术制造业保持高增长,制造端投资同比增幅更达到双位数,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以及计算机等其他电子设备行业维持高增速,反映精准式的货币政策方针扶持下,制造业迭代更新持续提速,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二曲线。
由于可预期情况已兑现,最大压力充分释放。未来,随着房地产因城施策政策落地、复工复产推进、稳供保价运行、企业成本降低、必选消费增加等,均为经济再启动奠定基础。如此一来,面对偏离的数据,应抱以耐心与信心迈向未来。
孙超:预计二、三季度基建投资将继续处于偏强状态
鲸平台智库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室执行副主任孙超认为,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明显增加,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局面并未得到扭转。
在生产端,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前值增5%),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6.9%(前值降0.9%)。与之对应,此前公布的4月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分别录得47.4%、40%。显示上海等地疫情因素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服务业受影响程度大于工业生产。
在需求端,消费、投资、出口均大幅走弱。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下降11%,降幅较3月份(降3.5%)明显扩大。需求端数据走弱的主要因素还是疫情扰动,以及经济活动暂停后部分居民收入的下滑。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预计后续各类稳增长政策将会继续出台。近期包括预售资金监管、房贷利率、首付比等房地产领域的政策开始逐步放松。年内财政政策节奏将有所前倾,预计二、三季度的基建投资将继续处于偏强状态。
在货币端,近期央行重提“宏观杠杆率会有所上升”,稳增长、稳信贷的政策意图强烈,预计央行将通过加大流动性供给、降低融资成本、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的方式实现社融增速稳定回升。此外,我们预计本轮稳增长政策将有更多措施围绕“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目标出发,纾困的迫切性强于刺激。
需要注意的是,稳增长措施发挥效果依赖于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经济活动得到恢复。从最新的情况看,上海有望于6月中旬实现复工复产,全国疫情虽整体可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后续仍需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