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理财登记中心今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理财市场规模保持平稳, 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2058 亿元, 同比下降1.81%。其中,理财公司兑付投资者收益1004亿元,同比增长1.81倍,银行机构兑付投资者收益1054亿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幅度有限,涉及产品数量占比极低,总体情况可控。随着未来市场企稳、银行理财子公司投研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预计银行理财为客户创收仍将持续上升。

一季度理财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净值化转型成效显著。截至3月末,共321家机构存续有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8.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4%。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转型稳步推进,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达94.15%,较去年同期提高21.1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投资者人数持续增加。截至3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仅统计2018年10月1日之后发行的理财产品)达8688万个,较年初增长6.86%。其中,个人投资者8614万人,占比99.15%;机构投资者74万个,占比0.85%。

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期限持续拉长,产品结构体系不断丰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深化。3月份,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456天,同比增长61.70%。

理财产品期限的拉长有利于汇集中长期资金,助力我国实体经济平稳发展。截至3月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规模约25万亿元,同比增长4.61%。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是资管新规发展的重要方向。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8.37万亿元,净值化比例94.15%。而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正式收官与理财公司的健康发展,理财公司市场份额占比稳步提高,占比达60.88%,较去年同期提高30.48个百分点。

净值化理财产品意味着收益不再保本,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经过三年的过渡期,过去银行理财产品承诺的类似于“保本保息”“零风险”等都成了过去式。

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曾经号称“永不亏本”的产品,而今也和股票、基金一样,加入了“跌跌不休”的阵营。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业内人士建议,个人投资者要明确投资有门槛,在进军高风险投资领域的同时,一定要掌握必备的金融知识,根据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相应的投资。

重估你的资产组合

纵观当下的市场环境,楼市不振、股市萎靡、基金下挫、银行理财跌出历史纪录……作为投资者,我们该如何进行财富管理以实现资产稳健增长?

答案是重估资产组合,为自己配置一份新的财富管理方案。这其中,需要重点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 财富管理最本质的追求是收益 。每一个人参与财富管理,都是为了获得一定程度的稳健增值。

第二, 收益与风险相生相伴。 想取得财富管理的收益,必然面临本金损失的风险,但单笔计划风险和行情止损幅度由我们自己制定,不用受市场干扰。

所以,投资者需要考虑的是,管理这笔钱的过程中,能够承受多大的风险。

对此, 投资者 要重新了解财富管理工具和财富管理方式,去评估每一种大类的风险和收益。

目前,国内对于理财风险一般划分5个等级,分别是R1、R2、R3、R4、R5。

R5属于激进型产品,风险等级最高,比如期货。 这类产品要么单车变摩托,要么一夜回到解放前,收益高风险也高,损失概率较大。

R4属于进取型产品,风险等级中等偏上。 常听到在一级市场的私募、二级市场的股票等,基本都属于R4范围。这类产品的收益波动较大,本金亏损率依旧不小,“天楼见”人群基本都栽在这类产品上。

R3属于平衡性产品,风险中等,典型代表时混合基金。 这类基金同时投资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等工具,没有明确的行业方向的。它能够做到风险基于股票基金,预期收益则高于债券基金。

R2属于稳健型产品, 虽然一般都是非保本级别的理财产品,但亏损概率并不高,比如银行理财。

R1属于谨慎型产品, 尽管言必称财富管理皆有风险,但这类产品亏损的可能几乎为0,比如国债、存款以及一些财富管理型保险产品。

借助这个5类风险系数划分, 投资 者 需要初步理解每种投资产品的风险,从而根据自己的资金量、人生阶段和风险偏好,更好地建立起自己的投资组合。

一般而言,这里有两种组合可以推荐:

第一种是标准普尔4321比例。 即手中资金量10%用于短期消费、20%用于保险或意外保障、30%用于股市、基金、房产,40%用于保本升值的其他产品如信托。

另一种是532型资产配置。 即将50%的资产投资于安全稳定的收益类产品中,包括存款、保险等,将30%的资产投资于各类投资基金和各类债券中,而将20%的资产用于股市、期货、楼市等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中。

这样的财富配置,能够一定程度地对冲风险,实现稳健增值。

关键词: